你喜爱的电影角色的魅力是:他是孤独、却又被你观看着的。
007、碟中谍这类电影的拍摄挑战在于:主角不能死,又要让你牵挂他的生死。
时间对一切“对时间的感慨”无动于衷。
你做的时候觉得自己是在干傻事的,那些不算傻事。
音乐有时候收纳记忆,有时候创造记忆。
不带自虐属性的爱好不算真正的爱好。
当你嫌自己不够混球时,你已经是了。
好人从谴责恶人当中获得干恶事的理由和力量。
带你回到过去时光的,往往是细节;而你主动记忆的,大多是框架。记忆是靠你的遗忘来统治你的。
起初,成语是因为某个意思很牛逼、而被凑成四个字;后来,仅仅因为是四个字,成语就很牛逼。成名、成功,原理亦如此。
需要很聪明才能活着的人挺傻的。
我梦见我正在做梦,我梦见我正在醒来,这两句话的意思居然是一样的。
容不得善里有半点恶,最终会令恶里不余半点善。
未来不可预测,但对未来预测的“恐慌性共识”,可能导致预测成真。
一个人无法决定自己擅长什么。
飞机邻座,50来岁,从乘务员的殷勤来看是商务舱常客,西装被认真拿去挂了,尖头皮鞋锃亮,咖啡色皮包颇有设计感,说话彬彬有礼,没有大肚子,少见地不是大嗓门儿。–但他口腔有异味,并且看环球时报。
酒吧里那人唱歌好听得不用鼓掌。
思想只是某种名气。
为情绪失去理性,是理性对情绪的奉献。
溺爱自己的父母怎样都不算过份。
首先,我声明人不管聪明还是愚蠢都是平等的;其次,我认为你真的很蠢。
一个完美的人,实现了理性、情感、妄想的自我三权分立。
洞察力过强的人误以为自己仅靠洞察就已解决问题。
40岁人的秘密在于,既获得40岁该有的判断力,又尽可能地不失去20岁时的精力与30岁的机智。–这也是40岁人的艰难所在。
一个人一辈子无论做了多少事,都只是“某一件事”的变形。
有些人一生就是为一件事而来,其他人则连一件也没有。
对短暂的外部羞辱的自我保护,能让一个人长期地被裹挟于内在羞辱之中。
女性笑容的魅力取决于余波,男性笑容的魅力取决于波峰。
人只会在被骗得不合理时才懊恼。
地球犹如一个摇篮。一个人多么虚弱、多么不靠谱,即使如一个婴孩,也能被呵护。
我们并非是命运的产物,而是命运降临之后我们的决策与行动的产物。
一个人就像一辆车。有的车先进、昂贵、豪华,但跑不起来;有的车破破烂烂、跌跌撞撞,却能开去西藏。
一旦我们将丛林法则作为在这个世界生存的唯一法则,即使你因此而得到很多,你其实也是主动将自己放逐回丛林世界,从而丧失了人类数十万年不断演化而获得的那些美好。
概率并不因为你的谦恭而不嘲弄你。
概率考验你的办法是:即使你按照概率的法则行事,你也未必总是获得有利的结果。
概率经常与时间联手作案。
一个人的衰老体现为,对内越来越敏感,对外越来越迟钝。
自由意志靠幻觉实现,靠自我怀疑强化。
想想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感觉很不安。我有密集恐惧症。
坚持未必是美德,坚持可以挖出土里的宝藏,但不会改变土里的宝藏存储量。
动脑常常没效果。即使是出色的智力,绝大多数时候也只是停留在表面,玩儿脑筋急转弯游戏。
尽管绝大多数个体都以一种低智商、自私、贪婪、愚昧的方式运行着,整个社会仍能体现出某种强大的计算性,就像人类那个看起来并不先进、修修补补、却又无比神奇的大脑。
一个世俗意义上成功的人,和一个世俗意义上失败的人,在上帝看来皆属一类作品。
你不会联络怀念的人,你只是联络有用的人。
好人未必有好报,恶人未必有恶报。这种冗余设计自有其道理。较易理解的道理之一是,好报未必带来好运,恶报也未必带来厄运。
如果世界由时间和空间构成,概率决定了你某时出现在某地的可能性大小,又或者只是你在某时某地对这个世界的观察、或错觉。
茅台之所以火爆,因为它成为愈发分裂的中国人饭桌上的唯一共识,也是残余的最后信仰。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孤独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