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 11 月

“高抛低吸”和“逢高加仓”都没有错

    在一个网友的博客上看到一篇介绍李嘉诚和李兆基投资风格的文章,它让我体会到认清自己、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投资方法是多么重要。

作为投资名人,李嘉诚和李兆基的投资风格迥异,这让很多投资者无所适从。

比如,对于趋势投资者而言,高抛低吸肯定是一种错误的行为,而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逢高加仓也无法理解。到底是谁错了呢?

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往往会决定他的投资哲学,而投资哲学就决定了一个人的投资风格。在一些资料上了解到,李嘉诚年轻时代主要是依靠经营实业致富,所以投资风格更接近价值投资,而李兆基就出生在一个投机世家,第一桶金也是来自投机所得。可见,他们的人生经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投资风格,他们根据自身情况找到适合他们自己的投资方法。

看来认清自己是多么重要,否则就没有办法知道那种投资风格才适合自己。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两只眼睛都是观察外界,没有办法看到真实的自己。

“高抛低吸”和“逢高加仓”都没有错 Read Post »

绝大部分人都不应该参与投机活动

       刚刚在一个报道上看到一篇名为《南京一市民15万炒白银 两个月亏到只剩万余元》文章,让我感觉到大部分人真的不应该参与股票、期货、大宗现货等投机交易。其实我自己一直都梦想自己成为一个成功的投机客,也许自己太过于自负了吧。“投机的游戏规则决定大部分不会有好下场,我凭什么成为少数人中的一员呢?”我时常这样自问。

       人性的种种弱点决定大部分人根本不适合做投机交易。但是在具有刺激性、诱惑性的投机交易面前,很多人往往无法很好控制自己,往往任凭感情做事,结果可想而知。两年前的我就是这样一个人,我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直到现在自己的心灵深处还有一丝“阴影”,它让我变得谦虚、谨慎。

绝大部分人都不应该参与投机活动 Read Post »

目前社会养老保险借鉴了庞氏骗局的运作模式

09年建立这个博客之前,我甚至没有听说过“庞氏骗局”这个词。但是在随后的几年里我在网络上看到越来越多的金融诈骗案件(对于孔子国际诈骗案我写过很多揭发文章),这些诈骗案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的运作模式都和庞氏骗局非常类似。

也许正是这样,很多人一听到“庞氏骗局”这个词都会认为它是“贬义词”,其实不然。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对“庞氏骗局”应用最广的应该是社会养老保险了。

在城市里打工的人对保险应该不陌生,其中社会养老保险应该是大家最关注的保险之一了。从一些资料上看到,大部分国家的养老模式都是类似“庞氏骗局”的模式在运作。简单的说就是用后进入者的钱去供养早期进入者。许多老年人领的养老金都是我们这些年轻人缴纳的养老金,等我们年老时就用将来的年轻人提前缴纳的钱。理论上讲,如果后进入者越来越多的话,这个模式可以长期运作下去,但是现实往往受限于种种因素导致后进入者不可能越来越多无限增长下去,一旦进入者大幅减少的话,这个游戏就没有办法玩下去了。比如很多国家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需要领取养老金的人越来越多,而缴纳养老金的年轻人却在下降,“庞氏骗局式”的社会养老模式正面临着严峻挑战。

我们这些80后将来靠社会养老金安度晚年估计有些困难了。为了防止出现老无所依的尴尬局面,现在的我们还是好好努力吧,自己为自己的晚年负责,不要妄想依赖他人。

现在很多人谈论自己已经缴纳了社会养老保险了,就感觉自己晚年无忧了。其实不然,我们这个国家正在慢慢步入老龄化社会,等我们这代人晚年时,政府手中的社会养老金估计已经所剩无几了,到时候,我们靠谁

等社会养老保险这个“庞氏骗局”游戏崩盘时,受伤最深的会是谁?

目前社会养老保险借鉴了庞氏骗局的运作模式 Read Post »

普通人写独立博客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因为工作时间长、非常累人,不知不觉已经一周多没有更新博客了。忘了在哪里看的这样一句话:“写博客一件很奢侈的事情”。现在我才体会到这句话说得是很有道理的。

普通的工薪阶层往往要花大量时间去挣钱维持生存,每天留给自己的闲暇时间很少,所以坚持写博客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我自己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转眼间三年多过去了,这个博客能够一直坚持到现在主要是自己没有太多的功利性,完全是靠兴趣推动。今后我会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记录下来,和大家分享,但是更新频率估计会低很多。

   普通人坚持写独立博客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不知道坚持写博客的朋友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普通人写独立博客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Read Post »

衷心祝愿林辉太郎先生一路走好

刚刚在一个新浪博客上看到一句话:“无意间得知《期货市场的技术》作者林辉太郎先生于2012228日逝去,心中感念,谨以此缅怀林辉太郎先生!”。但是我通过百度根本搜索不到半点关于林辉太郎死讯的消息。如果真的如网友所言,这应该是一个让人悲痛的消息。

大众估计对林辉太郎先生了解不多,但是对于热衷投机事业的人来说,林辉太郎先生是一位了不起的投机大师。他不光交易技术高超,而且品德高尚,乐于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投机心得。他的众多著作就是例证。

我相信林辉太郎先生将来会比《大作手回忆录》中的主人公更声名显赫,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用在了投机事业上,赚到了钱,也保住了钱(绝大部分投机客往往是赚不到钱,就别提保住钱了,在投机这行善终的人极少)。对于有志于投机事业的人来说,林辉太郎先生应该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衷心祝愿林辉太郎先生一路走好!

衷心祝愿林辉太郎先生一路走好 Read Post »

从概率的角度审视过往的历史

波普尔的思想对我影响巨大,而《随机致富的傻瓜》的作者又是波普尔的信徒,他的书籍让我着迷。

昨天在《随机致富的傻瓜》中看到这样一句话:“我们经历的现实只是所有可能出现的随机历史中的一个,我们却将它当做最具代表性的,忘了还有其他可能性。 我本人对这句话是非常赞同的,我相信在现实中肯定有很多人不同意这个观点。

在现实中很多人都习惯于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希望通过得到的经验教训来指导自己未来的行动。这种行为在很多人看来是无可置疑的。可是这个看似常识的做法却存在致命性的缺陷:忽视了历史的随机性。简单的说就是我们总结经验教训的过往历史仅仅是多种可能中的一个,所以我们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肯定是不全面的。用这种不全面的经验教训去指导未来的行动肯定是有非常大的风险的。

重视历史,但不要迷信历史。如果我们不能从概率的角度审视历史,那么我们从过往历史中得到的经验教训就会存在极大的缺陷。

从概率的角度审视过往的历史 Read Post »

要玩就玩一些有公认规则的投资游戏

   今天博友寇铈鑫留言说一个专门介绍SMI理财游戏的博客在关闭之后又重开了,而且这个博主更新非常勤快,俨然一个SMI“理财专家”。目前在网络上,像这样的人太多了,他们会为了一己私利,往往会编出各式各样的故事欺骗贪婪、愚昧的大众。


我在建立博客之初就写过关于SMI理财的文章《SMI理财全球控股公司(smi)是真的吗?》,基本观点就是:SMI是个彻头彻尾的庞氏骗局,大家不要参与进去。两年过去了,这篇文章是我博客中浏览量最高的,每天都有人通过搜索看到它。虽然这篇文章非常简单,但是我感觉自己的质疑是非常有道理的,现在我仍然以为SMI是个骗局。

很多人会认为SMI和股票、期货一样,也是一种投资方式。其实不然,股票和期货都有公认的投资游戏规则,而SMI只是一个私人成立的投资游戏,除了这个游戏的创建者,其他人没有人可以说明白这个游戏的规则。从目前的种种迹象来看,SMI理财只是一个变相的庞氏骗局,他的某些特点决定它不会突然倒闭,这也意味着随着参加这个游戏的人越来越多,将来的受害者会越来越多。

在国内,很多人忽视规则,逃避规则,大家一直没有养成按照规则做事的习惯,而是喜欢走偏门,找捷径。骗子也正是利用了很多人找捷径的快速暴富心理行骗。

我平时在做一些投资理财的时候,第一件事情就是查询这个投资项目是否合法,不合法的绝对不做;第二是自己是否可以搞明白这个投资游戏的规则,不熟不做。如果不明白规则就冒然参与其中,绝对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最近两年来,我一直关注的大宗商品现货交易目前也有点擦边球的味道。目前国家对于大宗商品现货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所以我一直都希望国家早日出台相关的法律规定,让这个投资项目具有合法的身份。要不然做这个心理总是有点不踏实,害怕交易所会突然跑路,血本无归。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投资理财无捷径,走偏门吃亏往往是我们自己。

要玩就玩一些有公认规则的投资游戏 Read Po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