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工薪族理财方程式对多数人有帮助

  刚刚在一个网站上看到一个篇介绍如何理财的文章,其中作者提到了“工薪族理财方程式”。

这个方程式的简单的表达就是:“理财方程式=50%稳守+25%稳攻+25%强攻。

对于有了一定积蓄的工薪族来说,适当的理财也是增加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

我个人对上面的理财方程式的理解是:核心资产(50%)投资在稳健的投资标的上,比如债券,“25%稳攻“投资在类似股票的投资标的,”25%强攻“投资类似期货、外汇等高风险投资品种。这个理财方程式的核心思想是在保持总体资产稳健的前提下,实现财富不断增长。它兼顾了生存和发展两个方面。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为了快速致富,往往会把大部分个人财富去投资股票(甚至期货)结果往往是快速变穷。这些人的心理只想到发财,而没有预先想到如何不赔钱,先生存下去。这类人绝对是赌徒。

之所以推荐这个理财方程式,就是因为这个公式蕴含了“先生存,后发展“的重要投资原则。我前两年就不懂这个简单的道理,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为什么干投机这行的人绝大部分都没有好下场?

前段时间买了一本关于投机的书籍,今天下班后来看了几页,其中作者提到的一句话让我思考良久:“为什么干投机这行的人绝大部分都没有好下场?”
 
 

我打算将来交易为生,目前正在为此而努力。这个问题让我感到有点恐惧,我在想:自己怎样才能不沦入绝大部分失败者的行列

 

 

今后我会好好思考这个问题,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我敢说那些绝大部分的失败者肯定没有深入思考过这个严肃的问题。

长期性、慢增长应该是复利致富的两大关键点

   初次接触“复利”的朋友往往会被它的巨大威力所折服,但是在现实中为什么极少有人像这样致富发家呢?我最近经常思考这个问题,今天就把自己的一点个人想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长期性

先谈谈大家都熟知的李嘉诚、李兆基和美国的巴菲特、索罗斯吧。他们四人都是超级富豪,只是发家的方式有所不同。李嘉诚、巴菲特早期主要是经营实业,而李兆基和索罗斯似乎更具投机天赋。他们目前都还健在,虽然他们都已经高龄,但是并没有完全退出。他们的造富时间都在50年以上。

李嘉诚

索罗斯

巴菲特李兆基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创造个人财富的时间都非常之长。很多人都忽视了这一点。大家往往关注这些巨富的个人财富数字,而忽视了他们创造财富的漫长经历以及背后的艰辛付出。

慢增长

慢增长在这几个人的创富过程中体现的并不明显,但是从众多富有人的创富过程来看,财富慢增长是个人积累财富的主要特点之一。

以投机交易为例,那些幻想短时间暴富的人往往会重仓式的频繁交易,而这点恰恰是投机交易的大忌,在投机上栽跟头的炒手几乎都犯过这样的错误,可惜市场残酷无情,不会再给他重头再来的机会;反之,那些有长远规划的投机者往往会通过分步建仓、资金管理来降低风险,扩大收益。虽然我没有看过索罗斯先生的交易记录,但是我敢肯定的说他平时肯定不会进行“重仓式的频繁交易”。

记得在之前写过一篇《真正做事的人往往会着眼长远、扎实地持续前进》短文,美团网王兴有这样一句话:“20103月我开始做这个事情,就相信这是一个长远来看市场非常大的事情,但最终你要成为胜者的话,就必须能够很扎实地持续前进, 而不是一惊一乍的,一会儿很猛,一会儿完全歇着。这是一场马拉松。”在《可以持久去做的事业往往不会发展太快》一文中,人人网CEO陈一舟有句话大意是“可以持久去做的事业往往不会发展太快”。博友左岸读书的留言也很精辟:“慢而积累,长而宽厚,才能做到大多人所不能之深度。 可见,慢增长是事物成长的主要方式。

长期性对于那些急于求成的人来说绝对是种折磨,慢增长对于那些幻想短时间暴富的人来说也是一种无情的打击。在现实中,能够着眼长远、不断完善自己专注事情的人少之又少,而这样做的人往往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都多少有所成就,获得了他们应该得到的名声和利益。以上所述纯属个人见解,欢迎大家指正。

另外土狼妹妹想告诉大家,今后关于指数基金的知识会发布到刚刚上线的指数基金博客中,土狼妹妹博客将专注于投机交易方面的知识。这样做是为了保持博客内容的专一性。

世界末日不会告诉我们它会那一天到来

世界末日会是哪一天呢?


没有人知道这个问题的真实答案。

世界上真的存在可以预知未来的先知吗?估计很多人真的相信,但是我自己却不信这一套。

在我看来,在“世界末日”这个问题上,我们讨论的核心就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系。在我了解的一些哲学家中,我认为波普尔的观点非常有意义。对投资理财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波普尔的相关书籍,我相信他的观点绝对让您耳目一新。

我很佩服那些做事情有长远规划的组织和个人。在一些资料上看到,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是一个非常重视长远规划的人。杰夫·贝索斯出资建造的“万年钟”就是一个广为人知的例子。和那些只注重眼前的人相比,杰夫·贝索斯很明显更善于把握未来。

世界末日会是哪一天呢?


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这一天终究会到来。在世界末日面前,一切(过去、名利、爱情)都变得毫无意义。如果现在就为这个担忧的话,那就有点庸人自扰了。生活还是要继续下去。

金钱并不牢靠----今天一个同事的货款被抢了

   今天下班很晚,一个同事在回公司的路上被坏人打劫了,他的电动三轮车也被推翻在地。虽然报警了,但是要想追回被抢的货款太困难了。

我越来越发现快递员是个非常危险的职业。收假钱、出车祸、丢货等都是需要自己负责的,公司根本不管。在网络上流传很多关于快递员高工资的文章,外行人那里知道快递员是一个非常辛苦、非常危险的工作。现在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12个小时以上,全年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每天除了送货就是睡觉。

如果公司要求我的同事赔偿货款的话,估计这个同事会好几个月白干。这种情况非常有可能。谁敢保证这件事情今后不会发生在我身上呢?越想越有点害怕。

金钱并不牢靠。因为它很容易被剥夺。这个是今天的体会。

博客数据丢失是每个博客写手都不想遇到的“黑天鹅”

   博客写了三年多了,我能够理解一个博客写手面对博客数据丢失的复杂心情。

今天博友基督教信仰给我留言:“我的博客出了大问题,看来平时做好备份实在太重要。”如果换了是我,博客数据丢失了,在短时间内肯定会非常难过,就像一个亲人离世那样。也许是自己在这个博客上倾注了太多太多的缘故吧。虽然这个土狼妹妹博客没有给我带来金钱上的收入,但是却给我带来了极大的精神安慰,现在它俨然已经成为我的一个不可分离的朋友。

我相信其他长期坚持写博客的朋友也和我一样,非常在乎自己的博客。既然这样,那么我们就应该想到我们这些写博客的人最不想看到的事情------数据丢失。我们应该把最坏的情况想到,然后想出应对办法----备份,备份,还是备份。只有这样,数据丢失这样的事情才不会让我们害怕的要死。

我现在每个月至少备份一次,我会把数据库首先在电脑上备份,然后在自己的两个网易邮箱网盘里备份,真正做到了“狡兔三窟”。如果世界末日没有来到的话,我电脑上的备份、两个网易邮箱里的备份和我的博客同时出现数据库丢失的概率估计是0吧。这样的话,虽然我没有把博客数据丢失的概率降到0,但是我已经竭尽所能把自己能做的都做了。

作为一个能力极其有限的博客人,我们没有办法把事情做的太绝对,但是我们一定要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定期多个地方备份不算什么难事吧。只有这样,您的博客才能和您相伴走的更远。

这篇很乱的文字送给自己,也送给那些和我一样的博客人。

金融市场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

   2010年本人接触投机交易纯粹是个偶然。在随后的两年中,随着我对投机交易了解越来越多,我感觉投机交易也许是自己一直寻找的“适合自己的职业”。我实盘操作过半年多时间,赔了一些钱,买了大约有50本左右关于投机交易的书籍,通过索罗斯知道了波普尔……总之,这两年我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在投机交易上。学的越多,越发现自己无知。

客观存在的金融市场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很多人也许会以为那些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肯定会金融市场无所不知,其实不然。美国长期资本倒闭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曾经有诺贝尔获得者加盟的美国长期资本公司没有逃脱倒闭的命运。现在看来,美国长期资本的精英团队仅仅是具有高度的专业知识,却忽视了基本的生活常识-----黑天鹅也许会出现。

我赞同一些学者的观点:人类没有办法完全认知客观世界。也就是说我们曾经的生活经验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的。这就是我们用曾经的经验去支配未来行动时存在的潜在风险。

所以面对远比我们想象复杂的金融市场,时刻保持一颗敬畏、谦逊、谨慎之心就显得非常重要。

对不确定性的恐惧感伴随了整个人类的文明史

   从最早的原始人类开始,恐惧就像魔鬼一样缠上了人类。直到现在,人类一直没有办法甩掉整个“包袱”。很多人每时每刻都在思考如何可以消除自己身边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可是他们往往最终发现总有超乎他们想象的意外发生。

自负和虚荣心让很多人看不到自己的无知。这一点很要命,在投资上,很多人因此栽了跟头。

今天看了一些关于分形理论和混沌理论的资料,让我对卡尔.波普尔思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尤其是人类对不确定性的恐惧感,这种感觉让很多人有了追求“终极真理”的愿望。波普尔用自己的理论给那些企图寻求“终极真理”的人一个明确的答案:不可能。

从今天看到的一些资料上看到,那些作者都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卡尔.波普尔的思想是分形理论和混沌理论的哲学基础。因为个人的局限性,我不知道这个观点是对是错,但是我明白了一点就是波普尔的哲学思想和这些科学理论之间存在某种联系。这个也许就是今天学习的收获吧。

财富年均复利增长不是增长的常态

现在大众越来越重视投资理财了,很多人都在寻求个人财富的“复利增长”。在日常闲聊中,大家往往会说这样一些话:如果每年增长18%的话,那么4年后资产就可翻倍……..。现实中真的如此吗?

有过亲身投资理财经历并且赚钱的朋友,应该有个体会就是:大部分盈利往往都是在少数几次交易中赚的,其他大多数时间都在空仓等待。也就是说我们财富的增长不是一种理想的匀速式的复利增长,而是呈现跳跃性的。比如我们也许在半年内会有50%的盈利,但是在随后的很长时间里都没有盈利,甚至会出现少量的亏损。

所以我们的财富将来是否能够实现大幅增长取决于我们能否成功把握少数几次重要的投机机会。而这种把握机会的能力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获得的。

“高抛低吸”和“逢高加仓”都没有错

    在一个网友的博客上看到一篇介绍李嘉诚和李兆基投资风格的文章,它让我体会到认清自己、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投资方法是多么重要。

作为投资名人,李嘉诚和李兆基的投资风格迥异,这让很多投资者无所适从。

比如,对于趋势投资者而言,高抛低吸肯定是一种错误的行为,而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逢高加仓也无法理解。到底是谁错了呢?

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往往会决定他的投资哲学,而投资哲学就决定了一个人的投资风格。在一些资料上了解到,李嘉诚年轻时代主要是依靠经营实业致富,所以投资风格更接近价值投资,而李兆基就出生在一个投机世家,第一桶金也是来自投机所得。可见,他们的人生经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投资风格,他们根据自身情况找到适合他们自己的投资方法。

看来认清自己是多么重要,否则就没有办法知道那种投资风格才适合自己。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两只眼睛都是观察外界,没有办法看到真实的自己。

绝大部分人都不应该参与投机活动

       刚刚在一个报道上看到一篇名为《南京一市民15万炒白银 两个月亏到只剩万余元》文章,让我感觉到大部分人真的不应该参与股票、期货、大宗现货等投机交易。其实我自己一直都梦想自己成为一个成功的投机客,也许自己太过于自负了吧。“投机的游戏规则决定大部分不会有好下场,我凭什么成为少数人中的一员呢?”我时常这样自问。

       人性的种种弱点决定大部分人根本不适合做投机交易。但是在具有刺激性、诱惑性的投机交易面前,很多人往往无法很好控制自己,往往任凭感情做事,结果可想而知。两年前的我就是这样一个人,我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直到现在自己的心灵深处还有一丝“阴影”,它让我变得谦虚、谨慎。

目前社会养老保险借鉴了庞氏骗局的运作模式

09年建立这个博客之前,我甚至没有听说过“庞氏骗局”这个词。但是在随后的几年里我在网络上看到越来越多的金融诈骗案件(对于孔子国际诈骗案我写过很多揭发文章),这些诈骗案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的运作模式都和庞氏骗局非常类似。

也许正是这样,很多人一听到“庞氏骗局”这个词都会认为它是“贬义词”,其实不然。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对“庞氏骗局”应用最广的应该是社会养老保险了。

在城市里打工的人对保险应该不陌生,其中社会养老保险应该是大家最关注的保险之一了。从一些资料上看到,大部分国家的养老模式都是类似“庞氏骗局”的模式在运作。简单的说就是用后进入者的钱去供养早期进入者。许多老年人领的养老金都是我们这些年轻人缴纳的养老金,等我们年老时就用将来的年轻人提前缴纳的钱。理论上讲,如果后进入者越来越多的话,这个模式可以长期运作下去,但是现实往往受限于种种因素导致后进入者不可能越来越多无限增长下去,一旦进入者大幅减少的话,这个游戏就没有办法玩下去了。比如很多国家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需要领取养老金的人越来越多,而缴纳养老金的年轻人却在下降,“庞氏骗局式”的社会养老模式正面临着严峻挑战。

我们这些80后将来靠社会养老金安度晚年估计有些困难了。为了防止出现老无所依的尴尬局面,现在的我们还是好好努力吧,自己为自己的晚年负责,不要妄想依赖他人。

现在很多人谈论自己已经缴纳了社会养老保险了,就感觉自己晚年无忧了。其实不然,我们这个国家正在慢慢步入老龄化社会,等我们这代人晚年时,政府手中的社会养老金估计已经所剩无几了,到时候,我们靠谁

等社会养老保险这个“庞氏骗局”游戏崩盘时,受伤最深的会是谁?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