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投“SMI理财游戏”的人终会遭殃
很早我就写过关于“SMI理财游戏”的文章了,差不多两年时间了。本来以为这样的一个骗子游戏很早就应该倒闭了,没想到现在是愈演愈烈。这个让我没有想到。
我对鲁晨光先生的认识是从他的《股市幸存者如是说》开始的。记不清去年什么时候在网络上闲逛时无意中看到《股市幸存者如是说》这本书籍,从这本书中我知道了作者鲁晨光先生对投资组合理论有很深的研究,他在15年前就写了一本名为《投资组合的熵理论和信息价值--兼析股票期货等风险控制》的书籍。
我很早就知道了巴菲特,后来通过巴菲特我知道了价值投资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但是此前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欧文•卡恩这个陌生的名字。今天在华尔街中文站看到了关于本杰明•格雷厄姆曾经的助教欧文•卡恩的文章,今天我是第一次听说这个人。但是这个107岁的老人给投资者的几点建议让我耳目一新。
1, 时刻关注不确定性。报道中没有太具体说明欧文•卡恩如何表现出关注“不确定性”的。但是我我本人非常赞同这个报道作者的看法----“这种特质视为智力领域探索与发现的关键要素。”如果大家读读哲学家波普尔的书籍就容易理解这个了。
2, 能够抵御赚取快钱诱惑。报道中的有这样一句话:“卡恩说,他从格雷厄姆身上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其抵御赚取快钱诱惑的能力。在大多数时候,格雷厄姆对这种快进快出的赚钱方式都不为所动。除非他认为这笔投资的赚钱几率要大大高于亏损几率,否则他不会下手。” 大部分人做不到这一点,做到的几乎都不是一般人
。
3, 不要借钱投资。杠杠交易很危险,负债投资也很危险。借钱投资很难保持一个良好的投资心态,发生亏损的几率往往更大。我本人有深刻感触。所以我非常赞同这一点。
4, 严于律己。 这点毋庸置疑。 人的本性是散漫的。可是要想做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其他行业的成功者也一样),严于律己的品质就必不可少。成功的投资纪律很多地方都是违背人的本性的,如果投资者过于散漫,很难成为一个成功的投资者。
虽然这个老人没有提到具体的交易技巧,但是我感觉这几点对投资者来说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建议,关键是我们如何对待了。
之前我没有听说过《一个证券分析师的醒悟》这本书,在博友thristan的留言中我才第一次听说,刚刚在当当网下单买了一本,所有费用不到20元。
说实话,我很少买中国人写的关于投资的书籍,我有印象的有:李驰、曹仁超、胡立阳。
在《为什么干投机这行的人绝大部分都没有好下场?》短文中,博友thristan留言提到了上面这本书。
从一些网友的留言中可以看出来,大家对这个书籍的评价不错,所以我就买了一本。希望可以从这本书中学到一些新鲜的东西。
这个博客让我有机会认识到天南海北的朋友,而每一次思想碰撞出的火花都让我受益匪浅。所以我建议那些喜欢思考问题、喜欢码字的朋友都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博客,长期积累的知识会让我们受益终生,说不定还会泽及后人。
胜者必有所长。犹太人之所以在很多人领域都能涌现很多杰出人才肯定有他的理由。我今天想到的就是“文化传承”。
世人熟知的《塔木德》被犹太人视为“圣经”,很久以来,代代相传,经久不息。我之前买了一本中文版的《塔木德》,粗略的看了一下,我发现这个书籍内容几乎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他的语言朴实无华,但又蕴含哲理,让人百读不厌。这样一本集结了先人千百年的智慧书籍在这个顽强的名族中代代相传。从复利的角度来看,犹太人的智慧在时间的隧道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虽然犹太民族在历史中曾经饱受磨难,但是他们的文化没有中断。他们的文化受到了整个民族的拥护,不论贵贱。
虽然中国也有很多历史悠久的书籍,但大部分都是当时历史的产物,带有很浓厚的时代色彩。《易经》也许是比较特殊的一本书,本人没有阅读过。但是我肯定的是:用苦涩难懂的文言文写作的易经肯定很难在社会中得到传播。即便是在古代,易经也仅仅是上流社会的事情,社会大众很难接触到,更别说理解其中的意思了。再加上汉语比较难学(汉语文言文对大部分人来说就是天书),远远不像拉丁文那样易学易用。
很显然,中文文化很大程度上只是被少数人接受,是典型的贵族文化,没有在社会进程中得到广泛、持久的传播。
所以我在想,如果我们每个人可以把自己的人生经历通过博客的形式实事求是的记录下来,经过几代人的时间,我相信这个延续上百年的长寿博客一定是一笔无价的财富。代代相传的文化一定会惠及后人,意义重大而深远。在现实中,有这样的远见的人光怕不多吧!
今天是2013年的第一天,同事聚会,我喝了不少酒,躺倒床上睡不着,就把自己内心的一点粗浅想法随便写写,欢迎指正。
在一篇博文中看到曾经欧洲的金融统治者罗思柴尔德的一些话,我感觉这些话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罗思柴尔德这句话是这样的;“我不知道世界七大奇迹是什么,但我知道第八大奇迹是复利。”如果你今年才25岁,一分钱也没有,但是,在看我这篇文章的读者,一般来说,只要稍微省点儿,每年存个1.8万元,也就是每月存个1500元,应该不算太难,第一年存1.8万,第二年再存1.8万,第三年再存1.8万……,如此坚持不懈,存下来的钱全都用于投资。如果年收益率是10%,你25年后(50岁时)将拥有187万元,35年后(60岁时)将拥有492万元;如果年收益率是20%,50岁将拥有878万元,60岁将拥有5482万元。你退休时就不用担心养老金的不足了”。
上面的话虽然看起来很容易做到,但是在现实中为什么很多人做不到呢?
我个人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投资意识,很多人不知道如何让自己的资产在时间的隧道中不断增值。在我成年之前,我对投资知之甚少,对投资感兴趣也是最近几年的事情。
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在我成长的环境中,很难接触到关于投资的知识,我的父母、亲戚、朋友中对投资感兴趣的几乎没有。今天我对投机交易感兴趣也纯粹是偶然的因素。
我们生活在一个商业社会,金钱必不可少,它是我们过上有尊严生活的基本保证。估计很多人的父母都会告诉他的子女:金钱是多么重要。但是又有多少父母告诉过自己的子女:复利的巨大威力呢?
刚刚在一个网站上看到一个篇介绍如何理财的文章,其中作者提到了“工薪族理财方程式”。
这个方程式的简单的表达就是:“理财方程式=50%稳守+25%稳攻+25%强攻。”
对于有了一定积蓄的工薪族来说,适当的理财也是增加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
我个人对上面的理财方程式的理解是:核心资产(50%)投资在稳健的投资标的上,比如债券,“25%稳攻“投资在类似股票的投资标的,”25%强攻“投资类似期货、外汇等高风险投资品种。这个理财方程式的核心思想是在保持总体资产稳健的前提下,实现财富不断增长。它兼顾了生存和发展两个方面。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为了快速致富,往往会把大部分个人财富去投资股票(甚至期货)结果往往是快速变穷。这些人的心理只想到发财,而没有预先想到如何不赔钱,先生存下去。这类人绝对是赌徒。
之所以推荐这个理财方程式,就是因为这个公式蕴含了“先生存,后发展“的重要投资原则。我前两年就不懂这个简单的道理,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我打算将来交易为生,目前正在为此而努力。这个问题让我感到有点恐惧,我在想:自己怎样才能不沦入绝大部分失败者的行列?
今后我会好好思考这个问题,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我敢说那些绝大部分的失败者肯定没有深入思考过这个严肃的问题。
长期性
先谈谈大家都熟知的李嘉诚、李兆基和美国的巴菲特、索罗斯吧。他们四人都是超级富豪,只是发家的方式有所不同。李嘉诚、巴菲特早期主要是经营实业,而李兆基和索罗斯似乎更具投机天赋。他们目前都还健在,虽然他们都已经高龄,但是并没有完全退出。他们的造富时间都在50年以上。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创造个人财富的时间都非常之长。很多人都忽视了这一点。大家往往关注这些巨富的个人财富数字,而忽视了他们创造财富的漫长经历以及背后的艰辛付出。
慢增长
慢增长在这几个人的创富过程中体现的并不明显,但是从众多富有人的创富过程来看,财富慢增长是个人积累财富的主要特点之一。
以投机交易为例,那些幻想短时间暴富的人往往会重仓式的频繁交易,而这点恰恰是投机交易的大忌,在投机上栽跟头的炒手几乎都犯过这样的错误,可惜市场残酷无情,不会再给他重头再来的机会;反之,那些有长远规划的投机者往往会通过分步建仓、资金管理来降低风险,扩大收益。虽然我没有看过索罗斯先生的交易记录,但是我敢肯定的说他平时肯定不会进行“重仓式的频繁交易”。
记得在之前写过一篇《真正做事的人往往会着眼长远、扎实地持续前进》短文,美团网王兴有这样一句话:“从2010年3月我开始做这个事情,就相信这是一个长远来看市场非常大的事情,但最终你要成为胜者的话,就必须能够很扎实地持续前进, 而不是一惊一乍的,一会儿很猛,一会儿完全歇着。这是一场马拉松。”在《可以持久去做的事业往往不会发展太快》一文中,人人网CEO陈一舟有句话大意是“可以持久去做的事业往往不会发展太快”。博友左岸读书的留言也很精辟:“慢而积累,长而宽厚,才能做到大多人所不能之深度。” 可见,慢增长是事物成长的主要方式。
长期性对于那些急于求成的人来说绝对是种折磨,慢增长对于那些幻想短时间暴富的人来说也是一种无情的打击。在现实中,能够着眼长远、不断完善自己专注事情的人少之又少,而这样做的人往往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都多少有所成就,获得了他们应该得到的名声和利益。以上所述纯属个人见解,欢迎大家指正。
另外土狼妹妹想告诉大家,今后关于指数基金的知识会发布到刚刚上线的指数基金博客中,土狼妹妹博客将专注于投机交易方面的知识。这样做是为了保持博客内容的专一性。
世界末日会是哪一天呢?
没有人知道这个问题的真实答案。
世界上真的存在可以预知未来的先知吗?估计很多人真的相信,但是我自己却不信这一套。
在我看来,在“世界末日”这个问题上,我们讨论的核心就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系。在我了解的一些哲学家中,我认为波普尔的观点非常有意义。对投资理财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波普尔的相关书籍,我相信他的观点绝对让您耳目一新。
我很佩服那些做事情有长远规划的组织和个人。在一些资料上看到,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是一个非常重视长远规划的人。杰夫·贝索斯出资建造的“万年钟”就是一个广为人知的例子。和那些只注重眼前的人相比,杰夫·贝索斯很明显更善于把握未来。
世界末日会是哪一天呢?
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这一天终究会到来。在世界末日面前,一切(过去、名利、爱情)都变得毫无意义。如果现在就为这个担忧的话,那就有点庸人自扰了。生活还是要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