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说过,做期货其实其实就是做生意。
再具象一点说,做期货就像你做了这么一个生意:
你自己有个门面房,自己一个人来打理,既没有房租需要支付,也没有人员工资需要支付。你所有的成本就是进货的成本,赚了就继续滚动或者自己花了,亏了就自己扛着,直到无钱再进货为止。
这样的生意,如果你怕风险,永远不进货,那就永远不会亏,当然也就不会赚。
但是,如果你对商品不加判断,盲目乐观,进了很多品种(或者在某一个商品上进货量太大)卖不掉,那就亏大了。
因此,这个生意能否稳定盈利,关键就来自于对商品的选择以及进货量的控制。
期货就是这样一个生意。
每一次开仓就是一次进货,也就是一个你预想的“开源”,它要承担赚钱的任务。
而每一次对开仓的审核,就是一个“节流”的过程,它承担控制成本的作用。
如果开源额大于成本额,那就可以稳定盈利,否则就只会亏损。
这个矛盾,就是稳定盈利的核心。
界定好了这个矛盾,我们就会发现在开源和节流两个方向上是有两个极端的:
一个极端是——为了开源不计成本。反映在操作上就是不断开仓,试图去抓住所有可能的行情,极端的方法就是不下马体系,尤其是寻我先生说过的“上了均线就做多,下了均线就做空,只要扛过震荡,行情一定能抓足”,是典型的不计成本开源的代表。这样的做法,需要比较雄厚的财力支撑,否则可能会在一次较长的“市场萧条”中把成本耗完也没等来热卖。另外,还需要一些运气,或者叫概率,能够证明前期付出的巨额成本,是可以等来回报的。否则,这种方法会比较危险。以前述寻我先生的方法而言,30分钟+120均线,似乎是有概率可支撑这种方法的,再低的周期就不好说了。(合临居士如果仔细阅读过寻我微群记录和寻我先生博客的话,应该知道寻我先生并不是一味顽固的坚持不下马体系,而是在遇到盘整行情时会灵活运用箱体规则处理,暂时性下马交易,尽可能的减少试错成本。)
另一个极端是——严格节流,不惜放弃可能的行情。
如果说第一个极端是乐观体系的话,那后一个极端就是典型的“悲观”体系了,它会把风险控制提到极端重要的意识,它认为要稳定盈利首先要控制成本,否则即使有行情也可能无法弥补成本,何况很多时候你投入成本了也未必就能等来盼望的行情。因此,先控制住成本再说,哪怕为此错过了一些行情,也无所谓,无法就是没赚而已嘛,只要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后者肯定是下马体系,而且是对进场标准非常严格的体系。
这两个极端,显然都各有利弊。但比较而言,对大多数人而言,哪怕偏向后一个极端也比偏向第一个极端要好,至少在找到稳定盈利的方法前会亏得慢一点,这一点,对小周期的日内交易者尤其如此。
大多数人,在做了一段时间之后,大致都能总结出一些开源和节流的方法来,这时候,你需要梳理一下,看看自己的开源和节流方法,是否能达到较好的平衡——既能够抓住大多数行情,又不至于付出太多成本(这个成本有可能是单笔大止损,也有可能是小止损但是因开仓频繁而积少成多)。如果能找到这个平衡,就可以实现稳定盈利,否则一定会出现让你很难受的问题,即使赚钱了也会感觉不踏实。原文出处:http://blog.sina.com.cn/s/blog_142b443520102vti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