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凯文为什么短暂就职期权交易员后就辞职了?

很多优秀的交易员都是赌博高手,所以马凯文先生大学毕业后去做期权交易员几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可是在他的书籍《数字信徒》中,他介绍到,他在一个投资公司就职不久后,就辞职了。估计很多人会问:为什么?


通过阅读书籍,我才知道他感到投机交易比玩21点风险更大,相比之下,他本人对21点游戏更有信心。



其实有点生活经历的人都知道,投机交易和21点游戏相比,不一定复杂多少,但是不确定性绝对更大,影响最终结果的变量更多,而且不少变量很多时候往往会出乎人的意料。在投机交易这个游戏中,任何人没有办法通过简单的数学和统计学寻找到长期稳定获利的方法,但是21点游戏却可以。


知道了这些理由,大家就不难理解马凯文匆匆结束自己交易生涯的原因了。

就连有赌圣之称的马凯文也对投机交易望而却步,足可见投机为生这条路有多难走。

衷心祝愿香港股神曹仁超先生早日康复

我大约是在10年的时候知道曹仁超这个人的,首先是读他的书籍,然后慢慢对他有点了解了。


论性》、《论势》、《论战》三本书是曹仁超先生最近几年的著作。在书中,他对自己的投资经历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总结,在这些书中,曹仁超先生提出的许多观点让我受益匪浅,比如“止损不止赚”。其实他的人生创富经历一样很吸引我:他是一个白手起家的亿万富豪。


刚刚在凤凰网看到一篇报道,大概就是说曹仁超先生得了胃癌,目前正在住院治疗。


我一直认为写书的人往往是比较善良的,因为他们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宝贵经验都分享给了我们每一个人。衷心祝愿老曹早日康复吧!

长期在低于50%获赢劣势下,如何久赌必赢?

   这两年看了不少关于投机交易的书籍,他们的作者都是非常有来头的“大人物”,但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日本的林辉太郎先生所著的《期货市场的技术》。作者在书籍前言中就明确提出了一个让我吃惊的观点:“长期来看,投机市场不存在胜算概率高于50%的方法。

和我打赌的番茄博客(SMI/FCT/Finnciti)关闭了

   SMI这个金融传销有几年时间了,最近又转型为FCT继续行骗。从去年开始,我就发现一个名叫番茄的独立博客,这个博客中介绍了大量关于SMI的文章,但是都是美化SMI的。


因为我在一些文章中质疑SMI是骗子,所以就和这个番茄博客的主人认识了。他和我打赌,看谁说的对。我在《和番茄博客(SMI/FCT/Finnciti)赌一把》一文中提到过这件事情。


今天通过番茄博客留言链接点击过去,立即就有360网盾提示“虚假的金融证券网站,是否继续访问”。打开网页后,我发现以前的博客彻底关闭了,现在已经变为一个私人微博了,如果不看域名,我实在看不出这个网站和SMI有什么联系。


至于这个博客为什么突然关闭了,我就不得而知了。从360提示看,像是被有关部门封杀的,当然也有可能是钱捞够闪人了。不管怎样,这样的网站关闭了总是好事。但是我发现这个人在像新浪一些大型门户网站上也建立了类似的同步博客,大家注意看清这个骗局的真实面目吧。


孔子国际诈骗事件过去两年多了,现在政府部门还没有彻底处理完,估计很多投资者要想追回本钱非常困难。要知道,在这些投资者中,有不少人是用养老钱、卖房子的钱去做的投资。


大家今后投资理财还是谨慎一些吧,骗子们往往对人性有很深的认识,他们会不断挖好一个个充满诱惑力的陷阱等着猎物跳进去。

土狼妹妹:如果必须赌,怎样才能久赌必赢?

   国外的大学真是开放。从一些资料得知,1979年1月麻省理工出现了一个名为“如果必须赌,怎样才能久赌必赢?”的专业课题小组,供那些对21点感兴趣的学生切磋牌技。前面提到的那个21点高手马恺文曾经就是其中的一员。


虽然本人没有玩过21点,但是我对投机交易非常感兴趣,这个和赌博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我非常渴望彻底弄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如果必须赌,怎样才能久赌必赢?


我很清楚,在现实中很多人对赌博没有好感,绝大部分人都持有“久赌必输”的观点。可是,通过本人对投机交易两年多的接触,我发现很多交易高手和赌博高手能够长期赚钱并不是完全靠运气,他们手里都有不为大众所知的“绝活”。


交流可以让人进步。


今后我会把自己的感想一点一点都记录下来,也欢迎大家留下自己的看法,让我们共同进步。

如果华裔赌圣马恺文一直生活在国内

   平时有空我喜欢看看电影,尤其是赌博有关的电影,比如周润发、周星驰等明星拍摄的关于赌博的电影就很吸引我,但是电影毕竟不是真实的。而题目中提到的马恺文则是一个真实的“赌神”。


            国内的环境是否会产生赌神马恺文?


我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马恺文这个名字。但是我在去年就看过一部名叫《决胜21点》的电影,这个电影和《交易员游戏》一样让我着迷。昨天在偶然浏览网页时,我才知道  《决胜21点》的主人公原型原来就是华裔马恺文。这部电影就是根据纪实小说《攻陷拉斯维加斯》改编的。

image


在百度百科中我了解到,马恺文还是麻省理工的学生时就和一些志同道合的人通过算牌赚得了百万财富。现在36岁的他依然从事和赌博相关的工作。


如果华裔赌神马恺文一直生活在国内,他的未来会是什么样?

当年马恺文横扫各大赌场的团队成员是由教授和同学组成的,这个在国内学校绝对是不可想象的。即便是现在,赌博在大陆依然是非法的行为,赌博行为在很多人眼里本身就是一种不务正业的行为。可见,马恺文能够在学生时代通过赌博赚的百万财富和美国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



即便是国内有这样的高手,通过澳门的赌场赚的巨额财富,有哪位作家愿意据此写个纪实小说呢?即使写了,估计顺利出版也是个问题,至于拍摄电影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这一切在另一个国度都真实的发生了。

可见,马恺文能够通过赌博闻名于世,他生长的大环境是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赌博是娱乐还是事业?


最近读了一些关于投机交易的书籍,我个人的最大感受就是:国内喜欢赌博的人往往过于娱乐化,很少有人思考赌博背后的东西(也许有,我没有发现罢了);而国外热衷赌博的人往往比较理性,有点像搞学术研究,比较严肃(至少通过公开的一些书籍我可以明显的感受到)



比如爱德华.索普不光是个科学家,而且是个非常优秀的对冲基金经理,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个赌博高手。他本人曾经通过合理应用凯利公式在赌博中赚了不少钱,他还通过在赌博中学习到的交易方法去做投资,一样很成功。通过他的个人经历,我发现索普不光是把赌博当作一个娱乐消遣,而是当作一个非常严肃的事业看待。在国内,我真的还没有听说过有人通过赌博获得的经验去做投资的成功人士。


另外我还发现,国外很多大学教授在授课之余,还经营实业。这些人不光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实战经验一样丰富。这个和国内的大学老师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去年就有媒体报道澳数学家组团赌博狂赚156亿

爱德华·索普在麦道夫案发10多年之前就知道了他是个骗子

2008年被揭发的麦道夫金融诈骗案也许是有史以来涉案金额最大的诈骗案(涉案金额超过600亿美元,麦道夫被判处150年有期徒刑)。也许很多人不知道,其实在1991年数学教授兼投资家的索普就发现麦道夫公司是个骗子。



这几天在读一本名为《宽客》的金融书籍。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到一件事情:索普在1991年管理的投资公司曾经投资麦道夫的基金,他本人也为麦道夫基金的“优秀业绩”所折服,但是这个身经百战的投资家通过分析麦道夫公司提供的交易记录看出了破绽,及时提醒公司的领导层撤回投资麦道夫基金的资金。



可是麦道夫诈骗案一直到2008年才被揭发。


1991年的时候知道麦道夫基金是骗子的肯定不止索普一人吧,为什么没有人公开揭发麦道夫呢?

片面的新闻报道让大众对期货市场产生偏见

我们的投资决策往往是通过对获取信息加工的结果,只是每个人对获取信息加工的结果不尽相同。比如我现在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是自己床头的电脑,电视和报纸很少接触。平时看新闻主要看看凤凰网、福布斯中文网,如果遇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我就会写一篇自己的感想,发布在自己的博客里。


最近黄金价格暴跌成了大众和媒体热议的话题,通过浏览多数报道,我发现绝大部分内容都是报道某些投资者爆仓,或者某些投资者在黄金暴跌中获利丰厚,也有一些媒体试图挖掘黄金价格暴跌背后的原因,大部分新闻报道都属于上面的某一种。



通过多数网友的留言可以看出,多数人把期货市场看作一个赌场,把投机客看作赌徒,很少有媒体报道期货市场合理性的。其实这次黄金价格暴跌肯定有人损失惨重,肯定也有人大赚一笔。这个应该是真实的情况,但是多数媒体报道过于渲染少数人赔大钱的悲惨境地,往往会导致大众对期货市场存在极大偏见。


看了不少新闻报道,感觉这些报道的作者都是一些对投机知之甚少的门外汉,他们的思维实在幼稚可笑,但是这些充满偏见的肤浅报道却实实在在对很多人产生了影响-----因为这些媒体把握着话语权。



不管怎么说,投机市场在今后很长时间里会一直存在,所以我希望媒体今后多报道一些可以提高大众交易技巧的知识,而不是做一些肤浅的感叹,一点意义都没有,下次发生同样的情况时,很多人还是会受伤。

中国大妈真的在黄金多空大战中胜了吗?

   我一直以为媒体多数时间都在误导大众。刚刚看到一篇名为《黄金多空大战:“中国大妈”抢金完胜华尔街做空大鳄》,从题目中就可以看到文章作者对中国大妈的溢美之词。事实真是如此吗?



   什么是胜利者?只有赚钱的才称得上是多空大战的胜利者。看看那些中国大妈吧,他们都在逆势做多,绝对的死多头,尽管目前黄金价格有点小反弹,但是真的有几个赚钱的?


和中国大妈不同的是那些一直做空的投资机构,短短几天里黄金暴跌让他们绝对赚了不少钱。现在这些做空机构平仓获利了结,而那些大量买入的中国大妈却替那些投资机构接了盘,现在黄金价格反弹的原因中也有做空机构自己平空仓的功劳,功劳并不全在中国大妈。有点投资常识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在这个黄金大战中,华尔街的做空机构是最终的胜利者,而不是媒体吹捧的中国大妈。



另外,从投资的专业角度来讲,逆势加仓、摊薄成本的方法本身就是投机大忌。所以那些中国大妈的投资手法绝对谈不上高明,从长期来看,用这种方法交易的人早晚会吃大亏的。我自己就吃过这个亏。


所以我个人认为:在这次短暂的黄金多空大战中,中国大妈是彻彻底底的失败者。媒体为什么不说实话呢?

土狼妹妹:用谷歌金融关键词搜索量变化去预测股市对大众有多大意义?

刚刚在福布斯中文网看到一篇非常有趣 的文章,文章的大意就是几个行为金融学家通过研究得出一个结论:通过谷歌金融关键词搜索量的变化分析对投资意义重大。


在报道中,这几个科学家甚至声称:“利用这些关键词搜索量的变化作为基础来制定投资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一项短线交易策略,可以带来丰厚回报。”


很多人估计看了这个报道会非常心动,感觉这几个科学家真是了不起。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在我看来,这个研究非常有意义,但是对于多数人的投资理财来说没有多大意义。



首先谷歌不会轻易把自己的核心数据随便让别人分析。即使谷歌真的愿意这样做,海量数据仅仅对那些善于分析的极少数科学家有用,对大众来说就是数字垃圾。即便是少数科学家通过艰苦分析得出了宝贵的结论,他们会公布于众吗?在我看来,这种可能非常小,更大的可能性是:这些宝贵的结论往往会优先提供给愿意付高价的大型投资公司。对于缺乏投资技巧的大众来说,这些大型投资公司就是要命的金融大鳄。


另外,从这个报道中,我发现这几个科学家得出的结论是基于历史数据。有点投资常识人都知道:用过往中的经验教训去预测未来是有风险的。宝贵的历史经验绝对是好东西,但是有时它会禁锢我们的思维,让我们做出一些糟糕的决定。美国长期资本的倒闭就是最经典的诠释。


所以我认为文章题目中提到的方法对大众投资而言没有实质的帮助,要想投资赚钱还得依靠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不断的实践,这些科学家擅长的也仅仅是这些数据分析,他们之中绝大部分人的收入是来自薪水,而不是投资所得。

美林证券该不该为这次黄金暴跌负责?

   最近黄金跌得厉害,这个是众人皆知的事实。在我看来这只是一种非常正常的市场行为。但是媒体总是希望挖掘背后的东西。


刚刚在凤凰网看到一篇名为《官方力证黄金暴跌人为操纵 “头号嫌疑犯”浮出水面》的报道,让我看了很不舒服。从这个题目中我们就可以感觉出来,媒体把黄金暴跌当作一种犯罪行为了,他们把矛头直指美林证券公司。


美林证券公司只是一个提供服务的中介公司,他按照游戏规则在做事,所以我觉得这次美林证券被批有点冤。报道认为美林证券是这次黄金暴跌的罪魁祸首,理由让人感觉非常可笑:“在4月12日出现1000万盎司抛售之时,市场传闻这卖单正是来自这家公司。

不管4月12号抛售黄金的大卖单是不是出自美林证券公司,我们都不应该对美林证券公司进行指责。因为他在做自己的分内之事。如果您非要指责的话,就挖出下大卖单的那个人或者机构吧。


买卖自由是市场的基本原则。既然有人愿意以比较低廉的价格抛售黄金,肯定有他们的理由,您感觉价格不合理可以不买,没有人强迫您参与黄金交易。试想一下:如果当时市场出现大卖单时,没有大量人去买的话,黄金价格依然不会跌太多,黄金价格暴跌是由买家和卖家共同推动的,都是自愿交易的,不存在谁强迫谁的问题。所以这次黄金暴跌仅仅是一种正常的市场行为,不存在谁作恶的问题。


所以认为这个报道的作者把矛头指向美林证券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诬陷行为,用道德去解读这次黄金暴跌事件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思维方式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