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随便记录自己的生活。

投机客雅各布·利特尔和安东尼·摩斯都被自己的极端思维毁了

         在投机史上,杰西.李佛摩尔被后人熟知,但是在他之前,也有不少当时声名显赫的投机客,因为种种原因极少被世人知道。比如题目中的两位:雅各布•利特尔和安东尼•摩斯。

 

        通过搜索只能在一些个人博客中找到一些关于雅各布·利特尔和安东尼·摩斯的零星资料。通过这些零星的资料,我们可以窥见他们跌宕起伏的投机人生。

渤海商品交易所软件中条件下单功能需要注意的地方

       渤商所的交易软件有个条件下单的功能,这个功能和预埋单功能很相似,但是前者比后者更有优势,在《渤商所交易软件的条件下单功能和普通预埋单功能有什么不同?》一文中已经介绍过了。前天通过条件下单功能设置的预埋单在价格符合条件时没有成交。

 

       不管是“买”,还是“卖”,我们所下的预埋单设置的条件中有“条件操纵符”一栏,五个选项:大于,大于等于,小于,小于等于,等于。

投机交易中的防守是为了活着

       今天在凤凰网看到一篇关于保罗·都铎·琼斯的一篇文章,文中提到了这个交易员把防守看的非常重要。很多人估计会问保罗·都铎·琼斯是谁?据报道,“现在活着的交易员中,CNBC把琼斯排在第2名,第1名是乔治·索罗斯。琼斯的净资产估计为36亿美元,在2013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排行榜中排名376位。” 可见,这个人身上肯定有过人之处。

 

       我完全同意报道所提到的,保罗·都铎·琼斯“把防守思想摆在交易的第一位”。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导航网站上的空气质量指数让人恐惧

         每次打开浏览器,一般都是默认的导航页,网页的上方一般都有天气预报,包括温度、风的级别、空气质量指数。其中最让我恐惧的就是空气质量指数。

 

 

        以前只知道“雾霭”只会发生了大城市,没想到现在就连我老家这样的小地方也经常发生雾霭了。每次打开浏览器,导航栏上紫色的严重污染标识让我很害怕。

如何应对人生只有一次的30年投资机会?

      对于很多人来说,在积累起足够的投资经验和本钱的时候往往已经到了而立之年。在之后的30年里,我们所做的事情就决定了投资成败。这个30年对每个人来说仅有一次,所以我们必须谨慎对待,因为它直接决定了我们晚年生活质量的优劣。

 

      投资单一项目会有哪些弊端呢?

 

      如果我们全部投资债券的话,虽然风险很低,但是收益也是非常有限;如果我们全部投资股票或者期货、外汇的话,虽然预期收益可能比较高,但是风险也比较大,很多人可能会因此面临破产。

很难找到一本能够解决您所有问题的书籍

        平时我的爱好不多,或者阅读和投资理财有关的书籍,或者上网写博客或者交易现货。我房间里的书籍绝大部分都是10年接触现货以后购买的。我发现自己购买书籍时总有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总是希望找到一本可以解决自己所有问题的书籍

 

 

       学习交易的人,如果不能找到一个名师指导的话,阅读名家书籍和亲身实践就是最好的学习途径了。自从10年接触现货后,我最大的改变就是阅读量明显增大了。

交易中经常面临的情绪陷阱

       在《海龟交易法则》一书中,作者在第二章《揭秘海龟思维》提到了交易者面临的情绪陷阱,其中提到了希望、恐惧、贪婪、绝望。即便是您没有看过这本书,只要亲身实践过,也可以慢慢体会到情绪对我们交易的影响。

 

       希望和绝望:很多人都幻想自己一买入就上涨,一做空就下跌。交易者一旦被这种情绪左右的时候就会变得不客观。其实行情的走势是由多数交易者的行为决定的,和我们单个交易者的个人爱好没有多大关系。随着账户的利润不断增加,希望情绪会在贪婪的作用下被不断强化,而随着价格的反转,希望慢慢被恐惧和绝望替代..........

在贪婪、恐惧、希望、侥幸、绝望等人性面前人人平等

        报道说著名艺人汤唯被电信诈骗了21万元。骗子的手段并不高明多少,为什么汤唯会被骗呢?

 

       人因为生长环境和人生经历的不同往往会导致不同的性格,不同的阅历。把大明星、诺贝尔获得者、普通人放到一起对比看似差别巨大,但是有一点他们并没有多大差别:表现为贪婪、恐惧、希望、侥幸的人性。这些人性更多是先天的,改变起来极其困难.........

渤商所交易软件的条件下单功能和普通预埋单功能有什么不同?

       现在股票交易软件上也有预埋单功能,但是没有发现条件下单功能。而渤商所的交易软件上则有条件下单的功能。有了这个功能我们就可以通过设置订立仓位或者转让仓位的指令,只要价格符合设置的条件时,系统会自动执行指令。这样的话就不需要我们时刻盯着盘面了。

 

 

       我发现,通过条件下单就可以实现简单的程序化交易了..........

投机客从小白到形成自己思维框架是个漫长的过程

       今天在一个博友的博客上看到一篇谈论如何形成自己思维的问题。我就谈谈自己的体会吧。在09年之前我对投资理财几乎一无所知,从那时起,我慢慢接触了指数基金、股票、电子现货,都亲身参加过买卖交易。其中自己在电子现货交易上花的精力和时间最多,从10年8月开始实盘交易到现在,我的业余时间几乎都花在了上面,不是实盘交易,就是阅读相关的行业书籍。

 

        从当初对电子现货一窍不通,到现在慢慢建立了自己的思维框架,用了将近4年时间。在这四年时间里,我单单购买行业书籍就花了2000多元,每年实盘交易总体算下来都是赔钱的,只是赔的不多。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