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寻我(50)缠中说禅2

阅读提示:这些摘录的内容,所包含的思想和方法,基本上都是有价值去细细学习品味的。这样说,并不是表示我对这些内容都完全认可。每一个读者,首先应该仔细阅读,然后是思考,再次是去实践验证。

 

我个人不认同的东西,并非意味着它是错误的,也可能是因为我的认知水准有限所致。同理,缠中说禅的东西也不可能完全正确无误。

 

这些东西是一个交易界的已故前辈留给大家的瑰宝,即使不是完全正确,却也无法掩盖它的光辉。

 

交易,我们不需要完美。从很多的略带瑕疵的瑰宝中,我们可以学习到许多的东西,我们应该感恩。同时,这些东西给我们带来了思考的启迪,引领者我们每一个对交易有着极大兴趣的人前行。

 

不要浪费了!你浪费了这些东西,真正浪费的是你自己。

==============================================================

 

技术分析,最核心的思想就是分类,这是几乎所有玩技术的人都搞不清楚的一点。

 

技术指标发出买入信号,对于技术派来说,就以为是上帝给了暗示一般,抱着如此识见,几乎所有技术派都很难有大的成功。技术指标不过是把市场所有可能的走势进行一个完全的分类,为什么技术派事后都是高手。 

 

技术分析可说的东西太多了,这指标那指标,如何应用,关键就是上面所说的分类问题。任何技术指标,只是把市场进行完全分类后指出在这个技术指标的视角下,什么是能搞的,什么是不能搞的,如此而已。

 

至于这个指标对应的情况是否百分百反映在实际的走势上,这个问题的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否则所有的人都可以按照这指标操作,哪里还有亏钱的人?然而,只要站在纯粹分类的角度考察技术指标,那么,技术指标就会发挥他最大的威力。

 

最简单又最实用的技术指标系统就是所谓的均线系统。均线系统显然不是一个太精确的系统,太多的骗线。如果你按照突破某条均线就买入操作,反之卖出,那你的成功率绝对不会高,特别当这条均线是短期的。

 

真正有用的是均线系统,也就是由若干条代表短、中、长期走势的均线构成的技术评价系统。注意,任何技术指标、系统,本质上都是一个评价系统,也就是告诉你在这个系统的标准下,评价对象的强弱。例如,一条5日均线,站在上面,代表着用5日均线对市场所有情况进行分类,目前站在5日均线上这种情况意味着是强势。然而,站在5日均线上的同时,可能对于10日均线是在其下,那对于10日均线的系统评价,这种情况就是弱势了,那究竟相应的走势是强还是弱?

 

其实,强弱都是相对的,关键是你操作所介入的标准。对于超短线来说,在1分钟钱上显示强势就可以介入了,特别在有T+0的情况下,这种操作是很正常的。但对于大资金来说,就算日线上的5日强势也不足以让他们感兴趣。任何技术指标系统的应用,首要的选择标准都和应用的资金量和操作时间有关,脱离了这个,任何继续的讨论都没有意义。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考虑如何去选择相应的参数,只要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其应用完全在于一心了。

 

均线系统,必然有着各条均线间的关系问题,任何两条均线的关系,其实就是一个“相对位置”的问题,可以把相应的关系进行一个完全分类:分离、相遇、相交。短期均线在长期均线下面,意味着空头市场,反之就是多头市场。

 

分离:短期均线略略走平后继续按原来趋势进行下去。

 

相遇:短期均线靠近长期均线但不跌破或升破,然后按原来趋势继续下去。

 

相交:短期均线跌破或升破长期均线甚至出现反复缠绕。

 

分离出现的几率比较少,一般都是在趋势特别强烈的时候,而太火爆的趋势是不可能太长久的,所以其后的震荡经常出现;相遇,任何一段基本的趋势过程中最常见到的方式,特别在“死叉”的情况下,基本都是这种方式,一旦出现相遇反弹基本就该结束了,在“金叉”的情况下,调整结束的概率也是很大的,但也要预防相遇演变成相交;相交,一段趋势后出现的较大调整中,还有就是在趋势出现转折时,这种情况也很常见,特别是在“死叉”的情况下,如果出现短、中、长各类均线来一个的相交,往往意味着行情要出现重大转折,要变天了。

 

说了那么多关于均线关系的知识,目的是为了干而不看。但干,马上要遇到的就是风险问题。任何一个位置介入,都存在风险,而且除非行情走出来了,否则即使最简单的均线系统,也没人能事先百分百地确认。任何妄求在投资中的绝对无风险,都是痴心妄想。

 

唯一的办法,就是设置一个系统,这是长期战胜市场的唯一方法。

 

必须根本自己的实际情况,例如资金、操作水平等等,设置一套分类评价系统,然后根据该系统,对所有可能的情况都设置一套相应的应对程序。这样,一切的风险都以一种可操作的方式被操作了。而操作者唯一要干的事情,就是一旦出现相应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操作。对于股票来说,实际的操作无非三种:买、卖、持有。当然,在实际中,还有一个量的问题,这和资金管理有关,暂且不考虑。那么,任何投资操作,都演化成这样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N种完全分类的风险情况,对应三种(买、卖、持有)操作的选择。

 

例如,对于一个简单的,由5日均线与10日均线构成的买卖系统,首先,两者的体位构成一个完全分类,女上位是牛,男上位是熊,还有一种是互相缠绕的情况,这种情况最终都要演化成女上位或男上位,只有两种性质:中继或转折。相应,一个最简单的操作系统就此产生,就是在体位互相缠绕完成后介入,对于多头来说,这样一个系统无非面临两个结果,变为女上位成功,变为男上位失败。由于缠绕若是中继就延续原体位,若转折就改变体位,因此对多头来说,值得介入的只有两种情况:男上位转折,女上位中继,空头反之。

 

对于任种走势,首要判断的是体位:男上位还是女上位。这问题只要有眼睛的都能判断出来,对于5日、10日的均线系统来说,5日在上就是女上位,反之就是男上位,这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明确的。如果是女上位的情况,一旦出现缠绕,唯一需要应付的就是这缠绕究竟是中继还是转折。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任何方法可以百分百确定该问题,但还是有很多方法使得判断的准确率足够高。

 

例如,女上位趋势出现的第一次缠绕是中继的可能性极大,如果是第三、四次出现,这个缠绕是转折的可能性就会加大;还有,出现第一次缠绕前,5日线的走势必须是十分有力的,不能是疲软的玩意,这样缠绕极大可能是中继,其后至少会有一次上升的过程出现;第三,缠绕出现前的成交量不能放得过大,一旦过大,骗线出现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如果量突然放太大而又萎缩过快,一般即使没有骗线,缠绕的时间也会增加,而且成交量也会现在两次收缩的情况。

 

女上位选择第一次出现缠绕的中继情况,而男上位的就相反,要寻找最后一次缠绕的转折情况,其后如果出现急跌却背弛,那是最佳的买入时机。抄底不是不可以,但只能选择这种情况。然而,没有人百分百确认那是最后一次缠绕。一般,男上位后的第一次缠绕肯定不是,从第二次开始都有可能。如何判断,最有力的就是利用好背弛制造的空头陷阱。关于如何利用背弛,是一个专门的话题,以后会详细论述。

 

综合上述,利用均线构成的买卖系统,首先要利用男上位最后一次缠绕后背弛构成的空头陷阱抄底进入,这是第一个值得买入的位置,而第二个值得买入或加码的位置,就是女上位后第一次缠绕形成的低位。站在该系统下,这两个买点的风险是最小的,准确地说,收益和风险之比是最大的,也是唯一值得买入的两个点。

 

但必须指出的,并不是说这两个买点一定没有风险,其风险在于:对于第一个买点,把中继判断为转折,把背弛判断错了;对于第二个买点,把转折判断成中继。这些都构成其风险。但这里的风险很大程度和操作的熟练度有关,对于高手来说,判断的准确率要高多了,而如何成为高手,关键一点还是要多干、看参与,形成一种直觉。但无论高手还是低手,买点的原则是不变的,唯一能高低的地方只是这个中继和转折以及背弛的判断。

 

明白了这一点,任何不在这两个买点买入的行为都是不可以原谅的,因为这是原则的错误,而不是高低的区别。如果你选择了这个买卖系统,就一定要按照这个原则了。买的方式明白了,卖就反过来就可以了,这是十分简单的。

 

当然,相应的均线的参数可以根据资金量等情况给予调节。资金量越大,参数也相应越大,这要自己去好好摸索了。这点,对于短线依然有效,只是把日线改为分钟线就可以了。而一旦买入,就一直持有等待第一个卖点,也就是女上位缠绕后出现背弛以及第二个卖点也就是变成男上位的第一个缠绕高点把东西卖了,这样就完成一个完整的操作。

 

注意,买的时候一般最好在第二个买点,而卖尽量在第一个卖点,这是买和卖不同的地方。

 

希望来这里的人,以后慢慢少点诸如要涨多少要跌多少之类的问题,因为这类问题都是错误的思维下产生的。一个观察者,只在买点出现时介入,然后持有等待卖点的出现。

 

从来不存在真正的止蚀问题,只存在股票是否依然在能搞的范围内的问题,只有这种意义下才存在止蚀:一只股票的走势从能搞变成不能搞。请注意,站在盈亏的,这时并不意味着操作是失败了,可能已经大大赢利了,唯一退出的原因只是股票的走势已经不能搞了。投资市场中一个最坏的毛病就是根据盈亏进出,而盈亏不是先验的,是根据当下的走势当下决定的,是被动的。

 

为什么要研究符合自己的买卖程序?就是因为这是市场风浪中唯一安全的港湾。港湾有时候也会有台风,但不能因为有时候有台风就不要港湾了。还有一点,就是买入程序的成功率和市场的强度有关。在强的市场里,买入程序的成功率基本都在90%以上。但在弱的市场里,这成功率就要低多了。

 

第一类买点:用比较形象的语言描述就是由男上位最后一吻后出现的背驰式下跌构成。

 

第二类买点:女上位第一吻后出现的下跌构成。原文出处: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abd4740101f1jl.html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