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金融市场产生之初,对照两百多年后之今日,从表象上看,说一句“日新月异、面目全非”,定不为过。变和动,原本就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世界发展的源泉,无可厚非,可有些摆在我们身边早就应该很容易就可以被改正的东西,诸如错误的定义和界定,沿袭至今却还一直没有被纠偏,就令人费解了。比如说,通行的金融教材和每日轰炸人们眼球、神经的载体传媒,现在还是习惯性地、约定俗成地,仍然将以基本面数据为依据的宏观分析和以经济数据为依据的微观企业分析界定为定性分析,将以历史价格走势数据为依据展开的技术分析和计算机程序化系统分析界定为定量分析,如此谬定经两百余载,却从未有人提出异义和质询,怎不令人拍案惊奇?错误的定义和界定必将导致错误的惯性思维和错误的初始认识产生,这种纠偏不重要吗?那么,到底是嘈杂纷乱的市场让人们浮躁得只顾随波逐流,而没有时间去思考?抑或是人们认为对这种界定的纠偏根本没有必要和实际意义?还是大多数人早就已经在一门心思的逐利中忘记了应有的严谨态度?不得而知。想来必定是几者兼而有之的。
最近,在不断完善自己交易理念和体系的思考中,再次将所有积累收藏的关于巴、西二老的资料找出阅读,以求可以在扬弃中对产生一些灵感,结果还是没有新的灵光出现。对于这种结果,我是早就习以为常了。虽然不敢、不愿、也不能,错误地将自己摆在很高的层级上,但从实事求是的角度来说,有如任何一种体育项目的运动员,越是进入到学习、发展、应用、感悟的后期,越是经年日久,进境必然是要由初期的神速逐渐向后期的越发缓慢去演变的,每一次的提升都将是更为难能可贵的。所以,虽然往往能在交易以外的打球和钓鱼中得到一些触类旁通的偶然感悟,但一旦是挖空了心思一定要继续从投资去想投资、从投机去想投机的时候,无果而终却成了常态的结局。因巴、西二老正好是行内所认定的当代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之最杰出典范,遂才有了今日的这篇大言不惭的纠偏之文。一家之言,多为好恶,免不得有言语道断之嫌,此处先请阅读诸君见谅为盼。
定性分析的鼻祖被世人公认为是古希腊时期著名的学者亚里士多德,其侧重为语言,多指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是应用归纳、演绎、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资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揭示事物本质、规律的目的,而分析结果的概率取决于分析者的直觉和经验;而定量分析的始作俑者则被认定是近代科学的奠基人伽利略,其侧重为数学,多指依据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计算出分析对象的各项指标、数值,以在未来的判别或者行动中起到相应的概率指导作用。
投资大众也是普罗众生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针对指导交易的分析方法应用上,自然也就在COMMON SENSE的惯性下形成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流派,即专业领域通常所说得的FUNDAMENTAL ANALYSIS和TECHNICAL ANALYSIS,并喋喋不休的对立争论了两个多世纪,至今不休。定量分析的拥趸们指责定性分析虽然对我们认识感官世界功不可没,但缺乏深入考量的基础,因为事物性质的延伸超出了人类的认知能力;定性分析的拥趸们则指责定量分析虽然将事物定义到了人类能够理解的范围,但由量而定性否定了事物的改变和发展的规律;而那些思考到要将定性和定量有机的统一结合起来的人们,却往往因为先入为主的已经将二者割裂开来,然后再去结合统一,自然也就不得其所、不得究竟了。
私以为,将定性和定量完全割裂开来,首先就已经是错误的了,二者的关系应该本身就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对立之处在于分析事物的角度不同,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得出的结论是形虽不同,质却相同,都是山嘛。所以,对立之处在于方向和角度,不是大多数人认为的数学方法的应用与否。而二者统一的地方,反倒恰恰是都应用了数学中的统计学原理在展开分析活动,去判断和寻找最大的概率可能。拿我们金融市场中的投资投机来说吧。沃伦巴菲特被认为是定性分析的龙头,是“价值投资”的领袖,他认为市场是极为复杂的,经验和思考最为重要,投资需要的不是尖端科技,而是对市场的理解、洞悉和不随波逐流的勇气,人的因素最为重要;詹姆斯西蒙斯则被认为是定量分析的老大,自称“模型先生”,他依靠数学模型和电脑管理旗下的巨额基金,用数学模型捕捉市场机会,由电脑作出交易决策,坚持模型控制风险的能力大过人的原则。乍一看来,二者切入市场的角度不同、工具迥异,但究其实质,又有哪一个不是应用了数学中的统计原理在指导分析和投资活动呢?价值投资,需要评估企业或者公司的价值,来判定市场价格与实际价值的乖离空间,来决定是否值得投资。但估值的依据呢?是企业、行业的历史数据加权,同样还是对比评判法,同样还是统计分析法。巴老的企业投资标准有多少条,大家都耳熟能详,建立的这些评估准则表面上看是来源于经验,实质上还是建立在对历史数据的统计评估中得出的,还是离不开数学和统计学。西老的模型投资法就更不用说了,更是在历史走势数据统计的结论中产生的,他更本身就是杰出的数学家,曾经获得过全美数学界最高的殊荣。所以,无论是对巴老对企业的估值体系,还是西老交易模型中每个小模型的建立原则,都是在历史数据的统计基础上得出的最大概率的结果,只是二者因切入市场角度不同而选取的统计数据的方向来源不同罢了。
定性从来就离不开定量,否则就失去了基础;定量也从来不能与定性脱节,否则就没有了前提;定性和定量本来就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又怎么能因选取数据方向的不同而割裂二者呢?更有甚者,还要成为两个流派,对立抗争,谬之不能再谬也!所以,市场中根本就不应该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区分,分别的只是角度不同、方向不同、工具不同罢了。至于那个角度更好、方向更佳、工具更锋利,无从判断,也不用分之以高下,说剑比刀好、刀比剑棒,都不客观,只能说某个人应用的好。事实告诉我们,巴老的伯克希尔哈萨维公司,几十年来平均收益在25%左右,现在管理的规模在500亿以上;西老的大奖章基金二十多年来的收益在35%左右,现在的规模为50亿。规模的不同导致了收益率的自然差别,但二者的持续成功都证明了各自的投资理念、资金管理、风控体系的有效性,也证明了成功并不在角度、方向和工具上面的道理。开放的心灵下,更该如此。我们应该多放心思的地方,不应该是什么定性、定量,也不应该是什么基本、技术,而应该是从人家成功的投资理念、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方面得到一些适合自己的感悟。否则,真象火星兄弟所说的买椟还珠、舍本逐末了。
记得以前曾经诹过一篇关于工具选择的文章,也谈到过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的话题,这一篇算是一个补充,但应该不是终结。因为,圣人已经说过:学无止境。那么,觉悟也是没有止境的了。原文出处: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d865160100czo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