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贪痴嗔
记得从高中的时候起,我经常感到焦虑不安,可能是压力大的缘故,晚上睡眠很不好,很难安心生活,尤其是07年毕业后身上长了牛皮癣,焦虑、恐惧、自卑时刻伴随着我,性格变得非常敏感易怒,我一直想改变这些。在寻我先生的微群中,他提到了贪痴嗔,我认为这些对自己调节情绪非常有帮助。
博主对投资很感兴趣,所以平时会记录一些和投资理财相关的文章。
记得从高中的时候起,我经常感到焦虑不安,可能是压力大的缘故,晚上睡眠很不好,很难安心生活,尤其是07年毕业后身上长了牛皮癣,焦虑、恐惧、自卑时刻伴随着我,性格变得非常敏感易怒,我一直想改变这些。在寻我先生的微群中,他提到了贪痴嗔,我认为这些对自己调节情绪非常有帮助。
本来不想把个人私事发到这里来,但是我每次在百度牛皮癣贴吧发帖总是被删除。作为一个8年有余的牛皮癣患者,我深知这个病对一个人生活的负面影响有多大,所以我很愿意把自己的治疗经历和大家分享一下。
很多网友把这个病称为不死的癌症。据我所知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可以快速治疗这个病,很多朋友生病后乱投医,结果病情加重,还不如不治疗的好。
在技术派里,确认拐点的工具有很多很多,比如均线交叉、形态破位、一些指标等等。
首先,要明白一点,这些拐点工具,没有高低之分,都有有效的时候,也有无效的时候。比如,很多刚开始做均线的人,有时候会纠结于一个现象——均线被破了,但是形态没破,然后行情果然没反转。所以,他们往往会认为形态破位的拐点价值高于均线破位。这就是很多人认为裸k比均线牛逼的原因。其实,这个理解是有问题的,没有数据证明形态破位了,拐点发生的概率一定会高。否则,箱体下沿如果被破,就证明下跌拐点必然诞生了,这也太好赚钱了,实际情况当然并非如此,突破了还有假突破,就算真突破了,也还有大回抽,类似复杂的情况不一而足。(我自己用的是学习寻我先生的,在拐点部位用的是三重验证:高低点突破、均线突破和K线突破,三者同时满足时就建仓或者反手。)
前面说过,做期货其实其实就是做生意。
再具象一点说,做期货就像你做了这么一个生意:
你自己有个门面房,自己一个人来打理,既没有房租需要支付,也没有人员工资需要支付。你所有的成本就是进货的成本,赚了就继续滚动或者自己花了,亏了就自己扛着,直到无钱再进货为止。
老天设计了很多关卡,让我们每越过一个关卡,就学到一样东西,这叫做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就这么简单。我们这一辈子来,就是借外在的种种,来修自己有所欠缺的部分。我们想要把这个欠缺,用这一辈子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把它修补起来,这样才不虚此行。(
定性从来就离不开定量,否则就失去了基础;定量也从来不能与定性脱节,否则就没有了前提;定性和定量本来就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又怎么能因选取数据方向的不同而割裂二者呢?更有甚者,还要成为两个流派,对立抗争,谬之不能再谬也!所以,市场中根本就不应该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区分,分别的只是角度不同、方向不同、工具不同罢了。至于那个角度更好、方向更佳、工具更锋利,无从判断,也不用分之以高下,说剑比刀好、刀比剑棒,都不客观,只能说某个人应用的好。事实告诉我们,巴老的伯克希尔哈萨维公司,几十年来平均收益在25%左右,现在管理的规模在500亿以上;西老的大奖章基金二十多年来的收益在35%左右,现在的规模为50亿。规模的不同导致了收益率的自然差别,但二者的持续成功都证明了各自的投资理念、资金管理、风控体系的有效性,也证明了成功并不在角度、方向和工具上面的道理。开放的心灵下,更该如此。我们应该多放心思的地方,不应该是什么定性、定量,也不应该是什么基本、技术,而应该是从人家成功的投资理念、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方面得到一些适合自己的感悟。否则,真象火星兄弟所说的买椟还珠、舍本逐末了。
我认为:寻我先生对均线过于推崇了,甚至把它的高度置于裸k之上。这就有点过了。均线,终归是一个辅助指标,是为了帮助那些无法掌握裸k形态的交易者更“傻瓜”地操作。而且,如果用均线操作,不同的均线,会产生不同的操作结果,仅此一条,就说明它不够“客观”。唯有形态为王!才会产生完全客观的交易结果。
1911年,数学家艾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凭直觉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个结论在差不多100年后才得到研究人员的证实。“有一个大家都认为不言自明的真理,其实是大错特错的,”他说,“这个真理就是,我们应该养成随时都能清醒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习惯。事实恰恰相反。文明进步的标志是,我们能够越来越多地不假思索地进行重要的行动。” 我们大多数人过分夸大了意志力和纪律性的重要性。罗伊•鲍迈斯特(Roy Baumeister)和其他人所做的天才的调查表明,自我控制的作用非常有限,它会随着每个有意识的自我约束的行为而逐渐衰竭。 为了实现持久的改变,我们应该少依赖前额皮质(prefrontal cortex),多依赖大脑原始的部分,也就是习惯形成的那部分。 简单地说就是,越是程式化的、惯例性的行为,做起来需要的精力就越少,自动重复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
在一个网友的博客上看到一篇名为《超级成功者的三个秘密》的文章,我很赞同文章的观点,我个人把这三个成功要点总结为:懂得取舍,专注要点,培养习惯。因为找不到原始出处,就不留网址了。原文如下: